台廠看ECFA 關稅仍不公

「關稅公平、與他國對等」是廠商對ECFA後續談判最基本的要求,同時,在談判優先順序上,台灣廠商希望政府以「受損大、產值大」的產業,列為優先。
為蒐集產業對開放大陸市場的需求,及要求大陸調降關稅的具體項目,工業局昨日委由工業總會舉辦「ECFA貨品貿易協議公聽會」。
會中,包括製衣、紡織、化纖、塑膠原料、拉鍊、造紙等20多個產業代表幾乎異口同聲認為兩岸簽定ECFA後,眾多產業在關稅上仍面臨「不公平與不對等」的情形。他們指出,不怕競爭,就怕不公平。
對業者的反映,工業局長沈榮津表示,將納入要求中國大陸降關稅的具體項目清單,以爭取國內產業的最大利益。
在關稅不公平上,製衣產業指出,雖然台灣沒有開放中國大陸的製衣產品進口,但大陸產品已占台灣總進口值47.5%,金額為6.72億美元,台灣出口到大陸的只占不到1.2%,金額不到5千萬美元。
製衣業者指出,雖然政府推廣MIT產品到大陸展示,但效果有限,因為關稅不公平。
拉鍊公會也指出,在ECFA談判時,大陸都宣稱是「讓利給台灣」,但拉鍊業恰是相反,是台灣讓利給中國大陸。台灣拉鍊關稅降至2.5%至3.4%,兩年多年,大陸關稅仍高高掛在21%都沒有降。
造紙產業則更慘,進口台灣的紙類產品關稅是0%,但出口到大陸則是5%至25%,在長期關稅不公平下,進口市占率已過半,國內廠商不得不虧損外銷或關閉。他說,2009年時還有108家紙廠,今年只剩91家,4年內關閉17家,未來還會持續有廠家關門。
塑膠化工產業也說,PE、EVE等泛五大塑膠原料,2012年起,大陸對東協進口關稅是0%,對台灣卻是6.5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