透過科技、美學加值帶動轉型 三業四化政策 創新時尚紡織為亮點

我國過去的產業政策,主要著重於製造端,以大量生產及出口帶動整體產業及經濟發展。這樣的發展模式在近年面臨了產業及出口結構過度集中、附加價值創造能力低等問題,加上東亞區域整合逐漸成形,國際競爭條件惡化;為了落實我國產業結構優化,行政院「經濟動能推升方案」將推動「三業四化」即「製造業服務化、服務業科技化與國際化、傳產業特色化」,作為國內產業轉型的動力,只有透過徹底轉型,才能夠從根本突破台灣經濟發展的困境。
工業局局長沈榮津表示,三業四化是「全部產業的轉型運動」,其中「傳產業特色化」是期待透過科技、美學加值,來提升傳統產業的價值。紡織領域部分選定「創新時尚紡織」做為亮點產業,希望透過ICT應用、技術創新、特色產品開發及營運模式改善,改善生產環境等軟實力,協助傳統產業在質與量上全面升級。另外,也將鼓勵業者提升研發、智慧創新,促進業者與下游進行密切結合,如品牌與通路的掌握,使國內產業往微笑曲線兩端進行優質化的調整。
強化設計、打樣 補足產業鏈缺口
過去臺灣紡織產業一直以品牌OEM/ODM代工為主,但依據統計分析,品牌通路卻可帶來較高的附加價值與高獲利率,品牌零售通路的獲利率是64%,複雜辛苦的製程生產卻只有36%獲利率。紡織業界已普遍瞭解發展通路與品牌的重要性,廠商已逐步朝向建立自有品牌,建立行銷通路,以提升產業附加價值方向邁進。
進一步分析後發現,廠商發展品牌所面臨的最重要就是設計打樣的缺口,所以經濟部於去年成立「4+1快速設計打樣中心」,包含西園29服飾創作基地,以及台北服飾、台中鞋類及袋包箱、彰化織襪、雲林毛巾4處快速設計打樣中心,協助廠商加強品牌設計及打樣能力,補足產業鏈缺口。
發展聯合品牌 提供一條龍輔導
沈榮津指出,我國的機能性紡織品深具競爭力,現階段在設計與品牌端能量仍相對較弱。未來要加以輔導廠商運用ICT技術,以快速設計打樣中心為後盾支援產業轉型,並導入時尚美學及流行趨勢,強化設計能量,發展高附加價值創新品牌及行銷通路。例如鼓勵機能性布料大廠設立精緻特色化成衣生產線,媒合設計師與中小型製造商,發展共有聯合品牌。依據客戶產品定位,從新素材原料應用、設備更新、設計創意、快速打樣至通路行銷等提供一條龍式輔導項目。
未來紡織業要以「設計」與「品牌」帶動產業全價值鏈提升,引領台灣紡織時尚產業邁入國際化。期許2020年促進投資100億元,增加產值1,500億元(紡織產業總產值達7,000億元),並建立5個國際性品牌、10個網路品牌、2家通路品牌。在紡織產業厚實的發展基礎下,讓優質的MIT產品在國際發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