製衣業人力荒成衣商籲正視

高雄市知名成衣商謝奇享昨天說,台灣製衣工人老化問題嚴重,車工較複雜的服飾鬧人力荒,許多業者不得不到海外設廠。政府應重視這個傳統產業的「病」,輔導業界殺出一條生路。
檢調日前大舉偵辦知名女裝連鎖店「芃諭名品」涉嫌剪除大陸進口成衣標籤案。以MIT(台灣製造)「小丑魚」吸濕排汗衫聞名兩岸的謝奇享說,剪除大陸標籤另縫製MIT標籤是不對的,但政府取締之餘更應正視業界的「痛」。
謝奇享拿起1件價格3000多元的風衣夾克說,這類衣服手工較複雜,台灣工人車1件要5天,沒人想做。大陸是大批工人一起做,1天車數百件。大陸做1件成本只要台灣的一半,業者當然會選擇到大陸製造。
「學車工等成衣基本功的年輕人銳減,老一輩又逐漸凋零」,謝奇享說,複雜車工的服飾不是沒人肯做,就是不敷工錢,業者被迫到大陸、越南、印尼等地另尋出路。
成衣業者有感於人力不足,建議政府開放外勞。謝奇享說,政府規範用6個本地勞工才可雇1個外勞,比例偏低;都雇得到6個本勞了,還差1個外勞嗎?
謝奇享分析,大陸成衣讓國人印象不好,主要是成衣盤商貪便宜,大舉到大陸下單回國內賣。這些成衣品質差,會褪色、變形,一分錢一分貨。